印度《孟买镜报》6月28日文章,原题:在龙穴
《孟买镜报》报道截图在印中边境局势紧张之际,《孟买镜报》采访了几位在中国的印度人,了解他们在中国过得怎么样。
苏兰迦娜·巴塔查亚,49岁,上海 这名从记者转行的自由作家说,中国是一个拥有第一世界基础设施的亚洲国家,“因此你能兼得两者的精华”。“这里正进行的建设和设施升级超乎我的想象。从建筑物到公共汽车,一切看起来都是崭新的,而且满目苍翠。我喜欢看到老人们自发演奏音乐、跳舞或者打太极拳。”
苏兰迦娜·巴塔查亚 图源:《孟买镜报》她说,中国开展了广泛的计划,帮助最弱势群体。“例如在发生疫情后,中国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微观政策帮助企业恢复,并减免税收。这是中国从疫情中如此迅速地反弹的原因之一。”
迪帕克·赫格德博士,50岁,上海 从2007年起,这名药企首席技术官就一直在中国从事医药研发工作。“中国本土的新药研发行业非常强,这要归功于其创新、专利和激励政策。”他说,对疫情暴发后国际关系紧张的担忧并未使中国放慢步伐。“在这里,科学领域并未出现任何消极情绪。三种新冠肺炎疫苗已进入研发第三阶段,”他说,中国人的专业性和礼貌向来令人赞叹。“作为印度人,我的家人和我从未因两国政治紧张局势而遭遇敌意。人们总是彬彬有礼且热情好客。”
他认为,中国政府系统性的防疫措施堪称典范。“要记住,这里的疫情暴发在春节期间的1月底,当时数以亿计人正在全国各地旅行,但中国政府依靠基础设施、技术和人工智能控制住了疫情。”
阿米特·瓦伊加,44岁,上海 作为一名印度军医的儿子,瓦伊加曾对父亲口中的“敌国”心怀疑虑,但他的看法很快发生了转变。“中国人极其勤奋且诚挚。”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政治和商业之间存在一条明确的界线。这名企业高管说,“中国与最强大政治对手——美国和日本也是最大的商业伙伴。”
(中国人)对印度亦无敌意。“主流媒体很少提及当前的(印中)对峙,”他说。他与妻子尤其欣赏中国人对女性的尊重态度。“我凌晨3点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衣着得体的女性在管理收费站,她们一点都不害怕。这使我不禁想,我们印度何时也能做到这一点。”
AK·拉吉,54岁,上海 这位孟买前银行家一家四代从2013年起定居上海。他对当地的市政管理赞不绝口。“从医疗、教育到交通,一切都像钟表一样运行精准。”他表示,与通常的看法恰恰相反,在中国几乎看不到腐败迹象。“我在金融业工作,我没有碰到过类似问题。警察不会骚扰你,出租车司机也不乱收费。曾经有出租车公司为我们找回丢失的护照,并谢绝任何酬金。”
瓦兰·哈德加,34岁,北京 哈德加为一家影视公司工作,他热爱在北京的生活,并表示当地人很健谈。“年轻人努力学英语,年长者也愿意尝试与你交流,只要你略懂中文。与印度人一样,他们也以家庭为中心。我经常被邀请参加宴会、聚会和婚礼。”▲(作者苏克塔拉·戈什,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