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青的蜂
把“支行”写成“知行”,“KN95”写成“N95”,“2000只口罩”写成“20000只”;不少医院物资极度缺乏,“不是告急,而是没了”,但红十字会仓库物资堆积如山;莆田系医院却能获赠上万口罩,还有人驾驶鄂A0260W公车从后门为领导领取一箱3M口罩……
舆论压力之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工作组赶赴武汉,指导工作。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红会人手短缺,出现一些纰漏在所难免,但如今许多问题并非纰漏。全世界都在捐赠,为什么湖北医疗前线物资还在告急?为什么医院口罩“紧缺”,而大量物资堆放仓库?分配捐赠物资到底谁说了算?市民定向捐赠给医院的物资,为何也得经红会的手,且配送迟缓?这便是围绕红会物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产生的疑问。
目前至少可以明确的是,红会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多方协调机制。那么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可以更加便捷一点,特事特办?譬如此前医院领取定向捐赠物资还要携带公章和接收证明,此后是否可以简化手续、货到即发,甚至支持捐赠者点对点对医疗机构进行援助?
通过这次物资周转、调拨的问题来看,红会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因为面面俱到,难免存在“粗线条”之忧。而正是在这类“神经末梢”上,可以考虑让民间公益力量参与。它们可能更精准、更有效率,将简单的问题更简化,而非“统一分配”复杂化。
大灾大难面前,如何更迅速地募集物资、更有效地周转、更及时地调拨?这是带给全社会的严肃考题。特别是对红会来说,面对又一次信任危机,更该反省:在如此开放透明的社会里,自身的运行机制是不是落后了?是不是需要来一次彻底的改革?这本身也是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