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当地时间2月4日证实,海军已经正式部署代号为W76-2的低当量核弹头。
有评论指出,此举会模糊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界限,军事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也有声音称低当量核武器会增加误判的风险,核冲突会演变成全面核战争。这些声音其实都反映一个主题,即美国新的涉核举动又给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带来了冲击。
W76-2的低当量核弹头主要配备在“三叉戟-2”D5潜射弹道导弹上。低当量核武器引发会引发误判?
误判问题不能以核武器当量来衡量。核武器与非核武器无论当量大小,只要是核武器,一旦使用就标志着一国实际使用核武器,如果被低当量核武器打击的国家也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被打击的国家势必会按照其自身的核战略实施核报复。以俄罗斯为例,2018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及了俄罗斯未来计划装备的多款战略武器。在谈到核报复时普京称,俄罗斯将对任何形式的核打击做出核反击。也即是说,如果美国的低当量核武器对俄罗斯实际使用,势必会招致俄罗斯的核报复打击,美俄之间的核冲突及其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要减少核武层面的误判,较为妥当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接掐断对手使用核武器的意愿;其二是增加透明度。
就第一种方式而言,掐断对手使用核武器的意愿,关键在于让对手感知到自己第一波打击无法完全解除被打击国的核武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强化自身核武器的隐蔽性、提高生存能力、增加数量等方式来确保自身核武库在对手第一波次打击后,依然拥有足够数量用于核报复。另外一种方式即改变核武器的戒备水平。基于预警发射可以较为有效地减少对手使用核武器的意愿。基于预警发射需要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建设一套可靠有效的战略导弹预警系统,例如美国的天基红外监测系统、地基战略预警雷达等。这些系统可以探测和跟踪对手发射的远程弹道导弹。当确定对手向己方发射核导弹时,在本国的核反击力量、人口、工业目标还没有被摧毁前,即我们通俗理解的导弹还没有落地前,发射本国的核导弹予以反击。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2”D5导弹。有评论提到低当量核武器会增加误判,因为对手分不清发射的导弹搭载的是战略核武器还是低当量核武器。采用基于预警发射的方式,可以直接向对手传达无论你搭载的是何种核弹头,只要导弹升空我方即会反击的信号。这种核反击模式可以说掐断了对手有意使用无论何种核武器进行打击的意愿。因此,基于预计发射的模式可以抵消对手有意的发射行为,也就是说采取基于预警发射不存在对对手使用低当量核武器还是战略核武器的误判。
但是,基于预计发射需要本方战略导弹具有很高的戒备水平,这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如果预警系统发出错误信息,国家最高领导层会面临是否迅速作出核反击决定的巨大压力。以跨太平洋为例,美国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从本土起飞抵达东亚地区需要20至30分钟;潜射导弹更短,从太平洋水下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飞抵东亚地区需要约15分钟,如果战略导弹核潜艇前出位置更近,则耗用时间更短。时间压力紧迫、决策后果重大(核战争爆发),如果预警系统发出了错误的信号,没有人可以保证领导人会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不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相比高戒备水平的核武器,更为稳妥的方式是强化自身核武库的生存能力、提升核报复的有效性,威慑住对手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另一种方式即增加透明度。这需要一国对每种导弹作何种用途,有哪些技术性能进行适当地公开。以美国为例,美国现役的“民兵-3”(LGM-30G)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可以肯定都搭载的是核弹头;海基的“三叉戟”系列导弹也用作战略打击。虽然“三叉戟”可以搭载低当量核弹头,但是其定位还是进行核作战。所以,公开武器技术性能,明确地表明哪些导弹武器是核作战用,国家间根据对方起飞的导弹型号等即可做出核作战或非核作战的判断,这也是减少误判的方式。
不管多大当量,核武器使用即标志着迈过核门槛。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核武器的投射平台愈发多样,越来越多的武器平台在功能上进行核作战和非核作战的界限不再明显,例如美国空军所使用的AGM-86型空射巡航导弹,其系列型号就可以搭载核战斗部。虽然增加透明度的方式可以减少误判,但是在总体的操作层面相信没有哪个国家会较大程度的公开自己武器的相关技术能力。此外,在核战略层面,适当地增加模糊性,让对手摸不透自身的真实实力也是提升威慑效力的手段之一。
总的看来,无论是低当量核武器还是战略核武器,核武器按照当量大小给予区别对待没有实际意义,不管多大当量,使用即标志着迈过核门槛。既然实际跨过核门槛,低当量弹头还是大当量的战略核弹头上的误判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为很可能招致战略级别核打击。核交战难以做到理性且可控,如何有效的提高核门槛,减少核武器的使用意愿应是国际社会和大国努力的方向。
美国正研制“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取代“俄亥俄”级。从核威慑到核实战对抗
美国打算如何使用低当量核武器值得关注。特朗普政府的《核态势审议报告》中提出了在美国海军现有的潜射弹道导弹上装备低当量核武器的想法。美国防务部门把低当量核武器的作用描述为对付对手低当量核武器或战术核武器的手段,尤其提及俄罗斯有可能在考虑一种战略,即“以升级促降级”战略(escalate to de-escalate strategy),这一战略的想法是当美俄出现冲突时,俄罗斯会使用战术核武器。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后,要么迫使美国使用同等的战术核武器予以回击,但是这样做极有可能会导致冲突升级;要么面对升级的风险,美国放弃冲突。
因此,美国发展低当量核武器,其目的是应对美国所谓的俄罗斯低当量核武器,即实现一种低当量的、战术层面的核对抗。美国考虑用自身的低当量核武器来阻止俄罗斯的低当量核武器,阻止俄罗斯发动冲突,实际上美国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按在了(美国认为的)俄罗斯的位置上。美国认为俄罗斯在发展“以升级促降级”的战略,进而发展应对美国所谓的俄罗斯战术核武器的能力,最后回过头发现,美国“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发展自己认为对手要发展的作战能力。
近年来,美国空军也重视低当量核武器的发展,图为B61-12核炸弹。美国研发部署低当量核武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美国所认为对手发展的低当量核武器或战术核武器,这是一种针对对手能力而灵活调整自身能力的灵活反映策略,也是特朗普政府发布的《核态势审议报告》中针对不同国家“量身定做”(A Tailored Strategy)核战略的体现。据报道,搭载W76-2低当量核弹头的“田纳西”号已经在大西洋部署。而除了美国海军,美国空军未来计划装备的“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LRSO)也具备搭载核战斗部的能力,尤其是弹头威力可调,这意味着美国空军未来也将具备进行发射低当量核武器的能力。美国的海空军战略力量不断强化投射低当量核武器的能力,反映出美国已经在为未来进行战术层面的核对抗甚至战术核交战进行准备。
美国构想出对手制定战术层面的核作战战略,只能反映出美国自身的想法,在实际的对抗和交战中,一旦使用核武器,对手是否会按照美国所谓“灵活反映”交战构想的设计走下去则是未知数。低当量核武器本身不可怕,真正有害于世界的是美国不遗余力提升核实战能力,制定核作战计划,制定低当量核武器的使用策略,臆想对手能力和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可控后果。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军备控制与国家安全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