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8日报道 法媒称,1995年凯文·雷诺兹执导的电影《未来水世界》设想地球被海洋覆盖,人类不得不生活在人工岛上。主角们踏上寻找“旱地”之旅,那是无望的人类眼中的神秘乐园。唉,可惜科幻并不是科学。因为目前的趋势恰恰相反,水资源日益稀少且珍贵,而且对水资源的觊觎可能会引发冲突。根据相关标准,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水资源压力”。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月10日发文指出,水资源不能一概而论: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淡水不仅占比仅为2.5%,而且这在当中,1.5%是以冰川形式存在的。最后这1%来自江河湖泊和含水层的淡水。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方式解释了这种必要生存资源为何出现紧张:农业用水占70%,工业占20%,生活用水仅占10%。
专家们担心的因素包括:失控的人口过剩(20世纪人口数量增加了3倍且增势并未变弱)、密集农业及其对灌溉的海量需求、绕不开的工业化模式和耗水巨大的城市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还有分配不均的难题,这是必然的。联合国为衡量淡水可用量与实际消耗量之间的失衡制定了一个“水资源压力”指数。每年人均水资源可用量低于1700立方米则面临“水资源压力”。
根据这一标准,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水资源压力”。联合国科研人员指出,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会提高到三分之二。这就是研究员弗兰克·加朗称作的“渴对角线”。地图上,这条界线起于直布罗陀、经过马格里布、中东、中亚一直画到中国东北。
当然,在这条界线沿线,水资源就是冲突的诱因,这些冲突的深层次原因通常由来已久而且多种多样(领土、政治或宗教)。甚至自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经常将水资源列为全球风险排名的首位。
目前,水资源造成关系紧张的区域有六七个。首先是发源于安纳托利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不时造成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紧张。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卡拉的筑坝工程惹怒几个邻国,不得不进行国际调解。第二个风险地带在约旦河流域,涉及以色列及其阿拉伯邻国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
第三个风险地带是尼罗河流域。2011年,埃塞俄比亚在人口和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决定在青尼罗河上建一个“复兴大坝”,供水90%靠这条河的埃及闹上法庭,由此展开的谈判还在进行中。
文章认为局面当然并不鼓舞人心,但目前历史证明从未爆发过一场严格意义上的“水之战”。未来单单出于这一动机的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还是很低的。然而,一场虽然不怎么显眼但隐秘性和猛烈性越来越强的“水之战”在三十年前就开始了:被称作21世纪新石油的“蓝色黄金”的金融化——即水的商品化。
例如,在面临水资源短缺、经常性干旱和农业生产本位主义的澳大利亚,灌溉用水要存在水池里然后根据订单通过闸门系统网络进行分配。这些农业经营者要在网络应用上提前订购才能灌溉。德法公共电视台最近放映了热罗姆·弗里泰尔执导的纪录片,介绍了这一机制。水成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报价,价格根据供需变化。每百万升水一般在500美元左右。
负责将这种“原材料”商品化的交易员紧盯天气预报:温度越是升高,“蓝金”报价越高。最糟糕的就是,水的商品化得到生态协会的支持,它们的支持理由是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资料图:底格里斯河(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