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将至,媒体会习惯性地给一些国际政要做做“个人年度总结”。在评价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的外交表现时,不少外媒文章中出现了“破坏性外交(disruptive diplomacy)”的字眼。
笔者以为,马克龙的外交政策之所以会被贴上“破坏性外交”的标签,与他今年的“惊人”言行不无关系。
▲11月12日,在法国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第二届巴黎和平论坛上发表讲话。(新华社发)马克龙在接受11月份出版的伦敦《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直言“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此言一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等均予以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毫不掩饰对他的不满。但马克龙拒绝道歉,宣称“有必要给北约敲敲警钟”。
不过,经媒体披露,许多欧洲政客私下对马克龙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认为,马克龙说出了真话,只是表达方式有点偏激。
在今年G7峰会结束后,马克龙感慨“西方霸权正在终结”。这一表态同样引发了西方媒体的热议。
有媒体认为,马克龙是“妄人妄语”;也有观点指出,这正是如今马克龙强硬外交气质的体现。
▲资料图片:8月2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比亚里茨,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七国集团峰会期间出席联合记者会。(新华社发)这一年,马克龙的外交攻势主要体现在展示自己“去美国化”和捍卫多边主义的决心上。
今年7月,法国率先通过对美国互联网企业征收数字税的法案,在受到美国的报复威胁后也不退缩。
8月,在法国海滨小城比亚里茨举办G7峰会期间前夕,马克龙“高调”款待俄罗斯总统普京,此举被指进一步折射出美欧间的裂痕,也体现出马克龙试图彰显法国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和主导地区事务能力的决心。
在峰会期间,马克龙更有“惊人”举动:他力邀伊朗外长扎里夫抵达峰会地点,并与之会晤。而当时正值美伊关系紧张之际,美方对于伊朗官员的到来感到吃惊和不满。按照白宫当时的表态,这一“大胆”的外交举动令美方惊讶。可见,马克龙并不在意特朗普的想法,他只想按照自己的外交思路去解决问题。
12月,在刚刚结束的“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上,马克龙又一次扮演“调和者”的角色,试图通过解决乌克兰危机来缓和欧洲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12月9日,在法国巴黎,(从左到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新华社发)这一年,马克龙还提升了法国在欧盟中的主导力。在今年新任欧盟领导人人选商议期间,马克龙打破欧盟“领衔候选人”制度,力推冯德莱恩出任欧委会主席。在欧盟内部“权力的游戏”中,获得大胜。
在11月,他不顾欧盟多国意见,主张提高欧盟扩张的“门槛”,反对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的入盟谈判。马克龙又一次在欧盟内部通过强硬态度获得话语权。
有外媒评论称,爱丽舍宫当前的对外政策逐渐显露出“戴高乐主义”的回归,而戴高乐主义的核心便是维护法国在大国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资料图片:5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新华社发)相比于去年“活力、务实”的外交特点,这一年,马克龙用“大胆、自主”的对外政策告诉世界,法国正在觉醒,法国也在努力实现欧洲的觉醒。
《欧洲政治周报》12月评出最新欧洲权力人物榜,马克龙位列榜首。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法国面临严峻的结构性困局。展望未来,如何避开国内事务的干扰,保证其对外政策的势头和连续性,将是马克龙无法回避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