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谷歌两位创始人正式宣告退位,这意味着皮猜开始独掌大权,这是继微软之后又一科技巨头大权落入印度裔手中,至此美国科技三巨头,谷歌、微软和苹果除了苹果已经有两家大权落入印度人手中了。
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世界500强企业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占10个席位。
从谷歌、微软,摩托罗拉、到百事可乐、诺基亚、Adobe、SanDisk、联合利华、再到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目前都有一位印度CEO掌管公司。
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仅是CEO扩大到高管数量,有数据显示印度裔几乎占到美国大公司的40%。
相对的我们华裔或者说华人在除中国外的500强企业中,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存在感。
印度人有什么魔力让全球的科技巨头对他们这么着迷,印度人又是凭什么能这么吃香呢?
1.印度人多,有规模优势,会报团印度的软件外包全球出名,印度的IT精英基本上不会留在国内,而美国成为印度软件外包人员最大的接受地。
美国有一个专门针对技术人才的签证,H1b。美国每年发放8.5万份H-1B工作签证,近十年来每年超过70%的H-1B都让印度人拿走了。
软件外包造成的印度程序员大量涌入,最终的结果是现在硅谷的印度人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人种,甚至有公司反映到了不招印度人就无人可招的地步。
另外印度人很爱报团,一个美国公司出现一个印度中层,就会跟进来很多印度基层人员。出现一个印度高层,就会提拔很多印度中层。
曾经听到过一个段子说明印度人的共赢意识和华人的竞争意识:
一个团队如果有了一个印度人,他/她就会不断地招更多的印度人进来;
一个团队如果有了多个中国人,他们就会各自形成小团体,彼此竞争。
在美国,尤其在硅谷有很多的“印度咨询公司”。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从印度外派人员到美国来工作(并给予很低的但远胜于印度本国的工资水平),或者将美国公司的业务大量外包给印度的第三方公司去完成。
由于成本的低廉,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参与到这些大型企业的项目工作中。
试想,一个企业里如果有相当大一部分族群都是印度人,带着那特有的口音,还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印度本国,那么什么样的人更适合来和这些项目组沟通呢?
结果显而易见了。
甚至可能由于印度本土几百号人的团队意见太大,美国方还不得不妥协和迁就。
当一个群体的量大到足以拥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的时候,拥有这个族裔的身份,自然会更有话语权,也更容易坐上管理者的位置。
2.印度人思维和美国相近,文化和语言方面有优势在日本东京的东芝本部,有个东芝的食堂角落里坐的都是中国人,据老员工讲:这个角落最早都是印度人,印度人外包历史比中国早得多,后来中国开始做外包,于是这个角落开始出现中国人,后来中国人越来越多,印度人越来越少,最终印度人一个也没有了,全是中国人。
这可以说明一点,文化的接近非常重要,中日在人种文化语言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距要远远小于日本印度,所以虽然日本政治上亲近印度反华,但是从个人来讲,还是黄皮肤的中国人比黑皮肤的印度人来的习惯些。
对于英美来讲也一样,作为英国殖民地两百多年的印度,他的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甚至一些上层的礼仪习俗,都有很深的英国人的烙印,就如同日本人更容易接受东亚人一样,英美也更容易接受印度人。
另外印度人的母语就是英语,虽然印度人的英语口音很重,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是通过英语沟通,他们的思维已经非常西式化,在去到以英语主的环境中,他们往往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其中。
就像在中文里,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效果不尽相同。同样,在英文里面,有太多词句,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合理地表达出准确的含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黄教主在《中餐厅》里招待来的客人,说了一句“Sit down please"。翻译成中文“请坐下”,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其实这句话在英文里多少带了点命令的“你快坐下“的口吻。
正确的说法是:Take a seat,please.Have a seat,please.我们在外国餐厅应该很经常见到一块牌子写着:“Please Wait To Be Seated.”
如果不懂这些语言表达的技巧,虽然无心,但就可能会给人留下“这个人很粗鲁”的印象。我们华人特别是一些技术部门的同胞,就经常容易闹这些乌龙。
虽然印度人口音天天被我们吐槽,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印度人的英语表达很流利。
3.印度人会说,沟通和表达能力较强印度人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比较夸张,不管是动作还是语言上都非常喜爱表现,甚至我们会认为印度人比较喜欢吹牛,其实能吹也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一个印证。
实际上,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度人的英文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甚至超过美国人。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印度人特别是印度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学过MBA,在印度,MBA已经是一个大学的通识性课程了,不像在中国,MBA是一个镀金似的学历,工商管理被MBA这个概念搞的不知道有多高大上。
大家去看看那些做到大公司高管的简历,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有一个MBA的学历在。
能够移民到美国技术上基本没啥问题,而印度人的MBA学历就给了印度人更多的机会,一个系统的MBA经验不仅仅是学历,最关键的是系统的现代管理思维以及沟通和表达技巧。
体现在职场中,就是印度人的理解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强,他能快速的让领导和股东明白你做了些什么,为什么重要,这就是大公司里最需要的能力。
另外在MBA的熏陶下,管理风格上印度人比中国人更重视人的发展。印度老板其实很重视发展印度下属的个人能力,给他们创造各种展示机会。中国老板更重视派的活完成了没有。所以印度人在印度老板下做事情,很快他的提升之路已经规划好了。而中国人在中国老板手下做事情,事情做了一大堆,但是个人能力没有提高,也没有人帮他规划前途。
有时候印度老板为了给下属攒经验,把一个人做的项目分成三块给三个人做。这个做法我们中国人会觉得这样人浮于事,但事实上这三个人都得到了做重大项目的经验和与高层打交道的机会,因为这个经验以后他们再分插到别的组,三个人都独当一面了。结果这个印度人的下属就成为了多个项目的骨干,一下子关系网就形成了。印度人用这个办法可以把手下的印度下属分插到公司各个平行部门,占据了别的部门的头以后再跳到别的公司做头头,形成关系网以后互相介绍工作和高层职位,一下子多个公司的高层就都出自同门了。
4.中国崛起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或有意或无意的都对中国有些戒备,近年来频发的华裔间谍案就是一个明证。
而对印度的印象就好很多了,相对而言印度人在美国的公司里面的上升渠道的障碍就会少很多了。
另外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多年纪轻轻就在硅谷的大公司做到中级或高级主管的人,都选择回国或加入中国公司。现在硅谷不仅是华人高管少,中级管理人员也少。有能力的都回国或加入中国在美国的分公司了。
而印度印度高度腐败、种姓制度和行业垄断决定了,顶级人才回国,必然很难适应国内政治和经济生态环境,印度仅有的7家五百强企业也没有足够他们施展的空间。
结语:综合以上分析,印度人能够在海外的巨头公司那么吃香,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致。
中国人也并不一定就比印度人差,实际上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真的可以说是民族性格,如果敞开了冲,肯定也会有非常好的成绩,但近些年,国内互联网发展的非常迅速,风投的钱扎堆投国内互联网,自主创业的环境也好,比如拼多多的老板,年纪轻轻的就在谷歌混了,积累了经验回国创业上市,走上人生巅峰,有更好的选择就不安心求稳了。
美国人喜欢印度人,印度人也喜欢美国,而且印度人还回不去,中国人则选择很多,大多回流中国了,这样一出一进,很多公司的中层已经被印度人彻底占领,甚至到了不提拔印度人就没人可以提拔的地步。相比之下,印度裔高管成功上位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