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独立报》11月19日刊登文章称,莫斯科不应忽视与中国推动北极合作的机会,要利用机遇建立更加复杂和稳定的关系体系,同时开发北极。
文章称,长期以来,中国积极且有计划地提高了对北极的参与度,但真正的开发利用始于1996年,当时,中国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一员。如今,中国有1座在挪威的科研基地和2艘破冰船。
文章称,中国专家在2014年积极参与制定《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这是国际海洋组织调度北极和南极交通运输的规则汇编。它同时符合中国的多项利益,特别是在同样重要的南极方向。对于北极,中国首先作长期打算。许多公开出版物强调,到2050年左右,冰川消融将使极地航海变得容易,而中国已经试图在北极法规协调领域占据关键位置。
文章指出,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建立自己极地战略的学说基础。“近北极国家”是一个非常巧妙而有趣的概念,与北极有关的一切都对它有直接影响,包括气候和生态变化。北京认为,这些主题和意义使其能够合法地参与北极相关问题。有意思的是,地理位置和现有资源让中国成为为数不多的有兴趣且有能力谋求这一地位的国家之一。具备同样条件的只有西欧国家和美国。但与此同时,中国从不强调自身地位的特殊性,主张对所有想要开发北极的国家采取平等准入和共同获益的原则。
文章认为,至于俄罗斯在该问题上的角色和策略,显然,莫斯科不应忽视与中国推动北极合作的机会,要利用这一机遇建立更加复杂和稳定的关系体系,同时开发北极。(编译/贺颖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