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江月
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2+2”对话结束了。可以说,这场对话在中美关系史中,会写下重重的一笔,因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我们在美国的主场,当着全球媒体的面,告诉美国人,世界变了,一个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不过,在中美阿拉斯加对话结束后,很多人关心中美关系会朝着什么方向变化?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可能直接关系到未来中美关系是会出现触底反弹,还是会继续沿着L型的方向发展。对于这场对话,美国国内有“乐观派”,也有“悲观派”或者说是那些极端保守派。
而那些美国对华极端保守派,很可能已经筹划如何在下一阶段对付中国。
01 美国企图给中方一个“下马威”
美国一些人说他们早就预料到了中美阿拉斯加对话的结果,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会谈后的记者会上说,美方将基于这次会谈的情况,在与盟友和伙伴进行磋商之后决定下一步的措施。
沙利文说:“我们带着清醒的认识来,并带着清醒的认识离开。我们将返回华盛顿评判我们所处的局面。我们今后将继续与盟友和伙伴磋商,讨论今后所要采取的措施。”
但是,其实美国在这场对话之前,就做了很多小动作,企图给中方一个“下马威”。
比如说,美国自从确定这次在其本土展开两大超强对话后,就定下了框架:在美国本土谈;否认这是中方所说的战略性对话;否认这是还会有后续的对话,有没有后续,要看中方有没有实质性行动,等等。
在距离对话开始不到24小时,美国国务院宣布对24名在美国眼中所谓“涉及破坏香港自治”的中港高官进行新的制裁。也就是这一做法,在阿拉斯加对话会开始后从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发言中就能感觉出它引发的效应,北京很愤怒。
可以说,华盛顿确实是有备而来,而且一切都是公开的,把话说在前头,姿态非常强硬。这是中美两个大国在拜登上任后的第一次接触,但是,美国在对话之外做了很多“动作”,想给中国施加压力。
美国在做出中美对话的决定后,紧接着就有两个比较大的动作:一是拜登主持召开了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及印度在内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首次领导人峰会。这次通过视频举行的峰会,主题是地区安全,目标却直指中国。
二是在对话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紧锣密鼓访问日本和韩国,进行“2+2”会议。尤其是在东京“2+2”对话会,美日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很罕见地“点名”中国。说罕见,是因为日本通常极少以公开的方式批评中国,“在东海在南海的扩张”。
显然,在对话会前24小时,美国摆好了姿态,把该说的说出来,把该做的做了。企图从一开始,就压服中国。
02 中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亮剑,让美国很吃惊
但是,美方的企图并没有得逞。
中方应该是做了各种应对方案,所以在对话会开始后,已经敏感地发现美国人的意图和动态。
第一,从这场对话的一开场,美方就不顾外交礼仪,首先在会场上挑起争端。杨洁篪立即怒怼回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过去,美国一直使用“两手”来压服别的国家,注意,这也包括美国的那些小兄弟盟友。一只手是“外交策略”,另一只手是“硬实力”。
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眼里,过去的规则其实并非他们嘴上说的什么“公平”“平等”,而是丛林法则,靠实力去压服对手。西方战略圈里一句流传很广的“语录”是: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
但是,中方杨洁篪的一席直指美国虚伪面孔及美国自身问题重重,能让美国有个新的认识,那就是美国过去那一套对中国没有作用。
杨洁篪指出了中方对美方的不满,是美国在全球各地发动战争,造成了很多人生灵涂炭和世界的动荡不安。在地区问题上,美国凭借自己的武力和金融霸权,对其他国家进行长臂管辖,进行打压。
另外,美国存在的人权问题是根深蒂固的,不是过去四年就存在的,对黑人的屠杀,早就存在这个问题。所以,美国现在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推广自己的所谓民主。
美国媒体说,杨洁篪的这个讲话显然让布林肯感到吃惊。
现在,美国必须认识到一个现实,现在它的实力不可能压服中国,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中国现在已经平视历史。
第二,在阿拉斯加对话结束后,中美双方各自进行的记者会来看,双方都认为这次对话是“坦率”的,而且双方在一些问题上是存在“严重分歧”的。最为重要的是,双方也都提到了要寻求或扩大相互之间的合作。
用布林肯的话说,“双方在伊朗问题、朝核问题、阿富汗问题和气候治理等方面有着利益交集”。布林肯还说,美方达到了这次对话的目的。
而中国方面,杨洁篪在对话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表示,过去两天,中美双方进行了长时间战略沟通,就各自内外政策和双边关系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这次对话是有益的,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重要分歧。
杨洁篪还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中国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不可阻挡的。
为什么这次对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看看人民日报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发的一张图片,你就知道了。图片上半部分,是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现场照片。而图片下半部分,就是2021年,同样也是辛丑年,中美在阿拉斯加举行高层战略对话的照片。
时间过去120年,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力不断强大,我们在美国人的面前直接告诉他们,平等原则是两国间对话最重要的基础,而且美国没有资格不尊重别的国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拉斯加对话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意义在某些方面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们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有些近似。
抗美援朝,是一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我们用战场上的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也第一次让世界霸主美国认识到,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那么2021年,我们在阿拉斯加的对话桌上,用我们的坚定意志和信心,让美国认识到,世界再一次发生了改变,美国和中国是平等的。最后,我要说,中国代表团不辱使命,向他们致敬!
03 4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最大敌人”
在中美阿拉斯加对话结束后,很多人关心中美关系会朝着什么方向变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可能直接关系到未来中美关系是会出现触底反弹,还是会继续沿着L型的方向发展。
首先,来看看参加这次阿拉斯加对话的中美高层代表在会后发表的评论,美国一些媒体认为,结果显然出人意外。
中方代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会后向媒体谈到会谈情况时说:过去两天,我和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布林肯国务卿、沙利文助理进行了长时间战略沟通,就各自内外政策和双边关系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这次对话是有益的,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当然,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重要分歧。
坦率的、建设性的,是有益的,这三个形容词引起了美国媒体和分析家们的注意,因为从会谈开始时针锋相对的争吵,到会谈结束时作出“坦率”“建设性”,甚至是“有益的”评价,这中间的跳越之大实在超出人们的想象。
另一方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谈后的记者会上表示,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会议的两个目的。
他说:“第一,我们希望告诉他们我们对中国所采取和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的严重关切,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也有同样的关切。第二,我们还希望明确阐明我们自己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
所以,虽然中美双方在对话一开始的氛围比较激烈,但是之后的对话气氛令美国媒体都感觉有些诧异。而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科恩认为,拜登政府对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改善,“是有好处的。”
科恩是与拜登相识40多年。日前,他在参加北京主办的一个视频论坛上表示,拜登接任总统后,美国与中国的接触与特朗普时期相比,将会变得更加专业化、更符合外交习惯、更注意风度。
能看得出来,美国方面的乐观派认为,这并不一件坏事。两国接触比不接触要好。拜登上台后改变了特朗普执政后期两国各种对话平台全部关闭的状况。这次两国高级官员会谈虽然进行的颇为艰难,但毕竟是一个开端。只要坚持沟通就能够避免误判。
但是,美国也有强硬派和悲观派,他们认为这次会谈只是拜登政府的一次试探,如果中方没有作出任何妥协和改进,双方恢复任何沟通机制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微弱。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保守派和对华强硬派们正在伺机炒作,中国实际上是来“下战书”的,而拜登政府表现得比较软弱。他们渲染,还是需要对中国继续保持强硬,这样才能维护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和主导性地位。
就是在这种极端保守的国内氛围影响下,最近,美国的知名的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份民调数据,显示有45%的美国成年人如今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敌人”。要知道,一年前,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民众更多选择的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
那么,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要警惕接下来美国会干什么?美国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念头,因此它的做法可能有三个:
第一是继续拉拢他们的盟友,比如欧洲国家和亚太一些国家,企图搞他们的“小圈子”,借此想孤立中国。
第二,美国一定会加紧在科技、产业领域对我们的“卡脖子”,因为这是关系到硬实力、军事能力的根本。
第三,美国很可能在未来利用一些矛盾,搞军事冒险,从而在亚太等地树立它的威信,尤其是在盟友之间的威望。
对此,我们一定要加快发展自己的实力,做好准备,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