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今年遭受了两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年头,一次是年尾;打击对象一次是军队高官,一次是核科学家:
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遇袭身亡;11月27日,伊朗核科学家、被视为“伊朗版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法赫里扎德遭遇暗杀。
在技术层面,两次暗杀事件对于伊朗继续维持和加强在整个中东地区的“抵抗轴心”(即以色列所称的“什叶派走廊”,由“圣城旅”负责实施)以及推进核计划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实质影响。苏莱曼尼的继任者伊斯梅尔·卡尼会继续推进其未尽之业,而新一代伊朗科学家早就在一个比法赫里扎德20多年前启动的项目更先进、更成熟的项目中接受教育、培训和工作。
但对中东局势而言,两员大将的遇害无疑是两颗“震撼弹”。
▲11月30日,伊朗国防部长阿米尔·哈塔米在法赫里扎德的葬礼上发表讲话。(路透社)关于苏莱曼尼被刺杀一事,美国已经“认领”;而对于暗杀法赫里扎德,尚无人公开承认,那么凶手到底是谁?
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在为这位科学家送葬时说:“敌人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风格以及专业和专门的方式来成功实现其目标。”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称,法赫里扎德的车队遭到了架在一辆尼桑皮卡上的远程(卫星)遥控机枪的攻击。伊朗英语新闻电视台(Press TV)报道称,现场的残片显示,以色列武器被用于暗杀伊朗核科学家。
此外,内塔尼亚胡曾在2018年4月的一场记者会上展示了法赫里扎德的照片,还说“你们记下这个名字”。而这场暗杀过后,这位以色列总理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这周做了很多事,但我不能全说出来。”媒体纷纷解读他的弦外之音。
从伊朗官方和媒体披露的事件过程,大量武器的准备以及转运、高新技术的运用、专业的行动策划以及强大的情报支持等,都一步一步缩小嫌疑人的范围。再加上自2007年以来以色列“摩萨德”谋杀数位伊朗科学家的“前科”,伊朗认定策划实施这次暗杀行动的就是以色列,并誓言报复。
那么问题来了,伊朗会如何报复呢?
▲这是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拍摄的伊朗高级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遭遇袭击的现场。(新华社/路透)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对抗的可能性显然微乎其微,但是伊朗确实有一战之力。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文章认为,伊朗拥有中东地区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导弹库以及规模最大的常备军,已具备军事大国地位。
伊朗的导弹洞库令人望而生畏,其导弹射程不仅可以覆盖中东地区的主要美军目标(在苏莱曼尼遇刺后的报复行动中已经有过展示),而且有能力打击欧洲的目标。此外,伊朗数量庞大的各型火炮、无人机以及武装快艇也令其拥有可观的不对称战力。“全球火力”的2019年全球军力指数年度排行榜将伊朗排在了第14位,高于地区对手以色列(第17位)和沙特阿拉伯(第25位)。
暗杀事件发生后,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正在返回海湾地区,似乎是在为最悲观的情况做准备。以色列和沙特当然乐见伊朗头破血流,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极力避免其城市和油库成为导弹直接攻击目标的惨重后果。
此外伊朗在“假手他人”进行报复上也有很多选项。在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亚和也门等地,伊朗拥有众多实力不俗的民兵组织盟友。伊朗与这些盟友共同构成了以色列一直心心念念的所谓“什叶派走廊”。利用导弹以及无人机武装这些盟友,将成为伊朗“远征战略”的关键。
▲资料图片:2019年2月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拍,一名男子参观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陈列导弹。(新华社/美联)而最可能、对于以色列来说最具长远隐忧的报复手段是在伊朗核开发上——比如伊朗趁机展开规模更大的铀浓缩活动、安装功能更完善的离心机并建立额外的铀储备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指示伊朗科学家“继续法赫里扎德烈士在其活跃的所有领域的科技活动”。
伊朗在思忖报复手段的同时,也在考虑避免落入圈套。
据美联社报道,在暗杀事件发生之前,伊朗派出一位将军赴巴格达,告诫在中东地区的所有盟友,特朗普政府的任期只剩几周,不要给特朗普留下发动军事打击的口实。11月中旬,《纽约时报》报道说,特朗普在与顾问会晤时曾提出对伊朗发动军事袭击的可能性。
伊朗曾寄望拜登的当选可以有助打破核问题僵局并摆脱孤立处境。如今的暗杀事件令拜登恢复与伊朗对话的计划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如果伊朗人实施直接的军事报复,令特朗普有借口在明年1月离任前进行回击,拜登接手的将不仅仅是一份外交文件的“残骸”,麻烦将大得多。
美国国务院前核不扩散事务官员马克·菲茨帕特里克在推特上写道:“暗杀法赫里扎德的目的不是阻碍伊朗发展战争潜力,而是阻碍外交。”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评论更为直白,暗杀核科学家是以色列的策略,目的是迫使可能当选的美国总统放弃外交,选择军事行动来应对伊朗核野心。
伊朗的对手正在强迫其在报复的欲望与摆脱孤立处境的务实意向之间作出抉择。当然伊朗民间强大的呼吁强力报复的舆论压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政府无论如何也要给国民一个交代。伊朗的反应将决定这一事态的最终走向,其报复手段可能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