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经验借鉴。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中国减贫样本落地后,长期的粗放发展模式得以改变,中国人带去的农业技术因地制宜,使当地人摆脱了“吃饭靠天收”的困境。
这里是坦桑尼亚莫罗哥罗省一个叫做瓦辛巴的小村子。村里的各家各户都在清点和处理上个月刚刚收割的玉米。

坦桑尼亚瓦辛巴村村民 奥马里·姆品毕路卡:我们预计能获得150万先令(约合人民币5000元)的收入,有了这些钱,我们就可以买更多的牲畜,还能满足其他的需求。

六年前,瓦辛巴村的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获得多余的收益来改善生活、进行生产投资了。是什么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坦桑尼亚瓦辛巴村村民 奥马里·姆品毕路卡:是中国人帮助了我们。

坦桑尼亚瓦辛巴村村民 伊迪·姆兰扎:是中国人的培训,帮我们远离了贫困。

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带着中国种植技术走进坦桑尼亚莫罗哥罗省的小村子,帮助当地村民提高粮食产量。第一年,接受中国专家指导的农户们收成就增加了3-5倍。

经过近十年的耕耘和努力,在当地政府的参与和推动下,项目已经扩展到10个村子,超过1000户农民都参与了试验示范。中国减贫经验的“苗”深深地栽入广阔的非洲大地,结出累累硕果。

坦桑尼亚瓦辛巴村村民奥马里·伊斯梅尔:这是我以前住的房子,在我学习中国技术种庄稼以后,生活改善了,我就盖了我现在住的房子,这个项目真的帮了我们很多。

坦桑尼亚莫罗哥罗省农技员 维罗妮卡·卢加诺:我能看到他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农民们开始有计划地耕种,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变了。以前只能收获一些口粮,但现在有了充足的食物,甚至有了盈余。

维罗妮卡发现,中国的农业技术不仅让坦桑人过上了好日子,更让当地人改变了“种植只是靠天吃饭以保糊口”的旧观念。

坦桑尼亚瓦辛巴村村民 伊迪·姆兰扎:我之前只种大约六亩的地,但我现在想再增加两倍,增加之后如果丰收,我打算进行其他投资。

对当地村民来说,来自中国的种植方法不需要重金购买耕植机械,而是通过改变当地粗放播种的耕作模式,使用良种和化肥,改变传统的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增加少量成本和劳动力,就能实现增产和增收。

坦桑尼亚索科伊内农业大学教授鲁塔特拉认为,中国推广的减贫项目之所以能吸引众多坦桑尼亚人民踊跃参与,是因为它能因地制宜,适合坦桑尼亚农村的现实条件。而中国经验不仅带来了新的种植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合作模式。

坦桑尼亚索科伊内农业大学教授 鲁塔特拉:我们发现,不论是一些非政府机构项目还是政府项目,(中国)都会首先关注农民群体,他们不想建立仅仅由专家组成的团体,而是建立一个集合这个地区所有关键成员的团队。这就是中国模式所推进的。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不仅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工作重点,更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奋斗目标。中国已至少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中国在自身减贫事业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充当着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

联合国粮农组织非洲区域协调官 彼得·阿提姆卡·安纳杜姆巴:中国(与粮农组织)设立了一个基金并捐赠了8000万美元用于支持非洲国家农业发展,中国在非洲建设了至少15个农业示范中心,所有这些农业示范中心都有它们专门研究的侧重领域,这让中国得以与非洲分享他们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