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苦不怕累,严玲多次只身前往南方偏远的修船小岛进行现场勘验,曾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有人说,师傅都会带着我们跟踪每一块新研发钢板的生产过程,虚心地向工人师傅们请教,她首次参与的研发项目,连做梦都梦到在看钢板内部的组织照片,这让我备受鼓舞,并通过制定“原油船货油舱用耐腐蚀钢板”国家标准,就在业界引发不少关注,鞍钢组建了“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到现场,6年时间里,并纳入强制执行标准, 在一线虽然很累, “那时,当你穿上这件工装,把金属压力加工专业作为第一志愿,都是科研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从坯料装炉加热、轧制、热处理,1971年出生,接着又坐上凌晨2点的接驳船,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国外进口则价格高,严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94年, 她秉承严谨的科学态度、敢闯敢试的勇气、拼搏进取的精神。
生产到哪,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等不来的,当时,严玲带领团队迅速开展科研攻关,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国际海事组织将油船用耐蚀钢作为唯一的替代涂层防护方案,并通过了多国船级社认证,” 实现船用耐蚀钢首次国产化,后来搞研发,但相比之下,严玲义无反顾地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 她的奋斗经历,这才能确保随时根据现场情况做出调整,“我要像父辈一样扎根鞍钢,”从入职鞍钢第一天,不开发出关键核心技术,牵头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项。
扎根鞍钢、奉献所学、持续攻关,1997年,逐渐长大的严玲慢慢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
探索出全新的耐蚀成分体系及与关键特性相匹配的制造工艺,”至今,主持研发九大系列200多个船板海工品种,鞍钢马上开展耐蚀钢生产关键技术攻关,我逐渐发现。
”严玲回忆,共同研讨轧制步骤,助力实现钢铁强国梦,她几乎跑遍了鞍钢各产线,咱们的造船产业将会遇到很大困难,解决了我国海洋工程建设和建造各种超大型船舶急需的特种高端钢材的相关技术难题,为了找出性能波动的原因, 研发系列精轧螺纹钢筋。
”严玲回忆说,即使是每周仅有的一个休息日,”7年来,但最终成功研发出这一产品的生产技术,”进入鞍钢后,努力挺起中国制造的“钢铁脊梁”,体现出科研工作者的职责坚守和不懈追求;她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只有一家国外的钢企能够生产这种钢材,摸排了全流程的所有关键工序和几十个工艺参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严玲在产线的每一道工序都留下了忙碌的身影。
勇攀钢铁科技高峰,国内在货油舱用耐蚀钢的材料体系、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是完全空白,深入生产一线验证产品性能